環境監測目的和分類
1、目的: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含義:
A、評價環境質量,預測環境質量發展趨勢。
B、尋找污染源,探明污染原因,從而為實現監督管理、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據。
C、積累環境本底值,為掌握環境容量提供依據。
D、為制訂環境法規、標準、環境規劃、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被喻為“環保工作的耳目”,定量管理的 “尺子”。
(1)按監測目的分:
A、 監視性監測(常規監測或例行監測)
B、 研究性監測(科研監測)
特種目的監測
污染事故監測:發生污染事故時的應急監測,以確定污染物,擴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圍等??刹捎昧鲃榆?、,船、航測衛星遙感監測等形式。
促栽監測:主要解決執法過程中所產生矛盾進行監測,由國,家權威部門進行如排污收費。
考核驗證監測:人員考核、方法驗證、企業上等級環保指標,的考核。污染治理項目竣工時的驗收監測等。
咨詢服務監測:
按監測介質分:水質監測,大氣監測,土壤監測,生物監測,固體廢物監測,噪聲監測
大氣監測的主要對象是正常大氣、污染大氣和各種大氣污染源。對正常大氣、污染大氣來說,一般在近地面進行監測。由污染源排人大氣中的各種污染物因對流、擴散而可能到達距地面的.大高度為2~3km,所以這一高度區段也可能成為監測對象區。此外,在距地面約 25km上下的臭氧層中
水質監測:主要對象是各類天然水、工農業廢水、飲用水和生活污水等。
土壤監測:主要對象是污水灌溉用地的土壤、工礦企業周圍的土壤、施用大量化學農藥(包括含有害物質的化肥和廢渣肥料)地區的土壤、大量堆積有害工業廢渣地區的土壤、城鄉居民區的土壤和主要交通干線兩側的土壤等。
生物體監測:對象主要是植物的根、莖、葉、穗殼和種子以及動物的體液、臟器、糞便、毛發和指甲等。
固體廢物監測:主要對象是工業有害固體廢物和城市垃圾。
物理監測
環境監測對象的特點(1)結構復雜、項目繁多環境體系是動態的平衡體系,環境樣品中組分復雜而且可能隨時發生變化。(2)待測物質的含量低 (3)有害性 (4)不確定性
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是指外源性干擾生物與人體正常內分泌機能的化學物質。
環境標準定義:為了保護人群健康、防治環境污染、促使生態良性循環,為獲得.佳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環境和污染物排放源中有害因素規定限量閾值及其配套措施(技術規范)所做的統一規定。